如何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寿命

发布时间:2010-12-19 点击数:163 次

  如何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寿命?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医师说,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寿命,通过定期随访,及时治疗,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寿命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。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,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。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,也可在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。

  溃疡性结肠炎的随访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病史、体检、炎症胚抗原(英文缩写CEA)、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、B超或CT扫描、胸部X线检查、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及腔内超声检查等。

  ★体检——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,第3~5年每6个月1次

  3个月进行1次病史询问及物理检查,包括详细询问近期病史。术后恢复顺利的患者,若再次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,排便习惯再次改变,盆腔疼痛或会阴部大腿内侧疼痛,不明原因刺激性咳嗽、腹胀及肠道出血等,均有复发可能。体检时应查体,检查腋窝、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,腹部主要检查肝脾,是否有腹部包块,肛门指诊可以及时发现直肠或盆腔的复发灶。女性患者作盆腔(妇科)检查可以了解是否卵巢和盆腔的复发(转移)灶。

  ★腹腔及盆腔CT——术后4~6周检查作为对照,以后3年内每年复查

  溃疡性结肠炎术后应用CT检查了解局部复发及远处脏器(肝脏、肺等)的转移灶,及腹、盆腔淋巴结转移准确性较高,现已普遍接受。

  正常情况下CT检查每年1次,B超检查每6个月1次。有条件的患者应该于手术后4~6周内行CT扫描,作为以后复查的对照。术后2~3年内每隔6~8个月作1次CT检查,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。但有时候为了鉴别术后改变还是复发,在术后3个月应再作1次CT扫描检查,以此作为日后随访观察的比较资料。

  通过B超发现腹、盆腔的淋巴结大于10毫米,或虽然小于10毫米但多个聚集成群时,应考虑有淋巴结转移。

  ★结肠镜——术后2年内每年复查,如果2次均阴性,以后每3年复查

  结肠镜对于观察吻合口情况有特殊的价值,应每年检查1次或者多次。溃疡性结肠炎术后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优点是:(1)诊断正确率可高达90%~97%,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;(2)可做活检确诊,优于X线检查;(3)对术后吻合口狭窄,纤维结肠镜可确定为良性瘢痕还是肿瘤复发;(4)能经纤维结肠镜摘除结直肠息肉。

  ★腔内超声波——腔内超声检查术后每年复查1次

  有条件的医院(患者)可以每年检查1次。该检查是判断局部复发的灵敏的方法之一。可以清晰观察距肛门25厘米以内肠壁肿瘤侵犯深度,并可以及时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。对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患者可以经肛门进行腔内超声波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局部复发病灶。接受Miles手术的女性患者,也可以经阴道进行腔内超声波检查。

  另外,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胸片,如无异常以后每年复查1次;而B超则术后3年内每6个月1次。

 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医师指出,随访复查的项目具体实施,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。
 

来源:本站原创